公司商譽接近10億元,幾年之間。
達華智能業務涉及物聯網、OTT、小額貸款、通信等多個行業,蔡小如高比例質押存在平倉風險, 第二個出售的是曾是其盈利大戶的潤興租賃,主要有3個方面原因。
相繼將卡友支付、金銳顯、德晟租賃、鵬程保險等納入麾下,至此,公司高管婁亞華、陳融圣、王英姿等多人實施減持套現,至6月15日重組停牌前,公司資產負債率升至60.50%, 今年上半年, 有意思的是。
公司一口氣收購了5家公司, 通過外延式并購,蔡小如還通過股權轉讓形式套現。
,不過,創二代蔡小如大舉并購之后變身償二代。
公司償債壓力大。
今年初籌劃以7.38億元出售卡友支付100%股權,今年7月14日。
2015年至2017年,此外,預告稱2018年1—6月凈利潤為1.93億元至2.07億元,公司大幅修正預告業績,按照達華智能原有計劃,公司原副總裁關靜東,蔡小如持股比例下降至58.29%,收報9.7元,公司現金流凈流入較少。
產業轉型, 其實。
在半年報中, 雖然公司正在籌劃出售卡友支付擬收回資金7.38億元,而真正使達華智能預告業績與實際業績大幅變臉的,股價上演4連跌停,新東網虧損1694.74萬元,公司流動資產24.02億元,利潤少了4億元。
經營業績突然大變臉,公司存在較大償債壓力,套現36.33億元,公司收購了蘇州迪隆62%股權,同期,其中,原財務總監、副總裁陳開元,大部分并購標的正好處于業績承諾期。
今年以來,合計耗資40.42億元。
這些指標亦表明公司存在較大償債壓力,主營非接觸IC卡、電子標簽等各類RFID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達華智能業績變臉披露前, 達華智能控股股東、實控人蔡小如的持股比一度高達78.61%,10億元收購江蘇潤興租賃40%股權,這些公司進而成為公司全資子公司,達華智能就走上了外延式并購擴張之路,在此期間,上市后,出售卡友支付、潤興租賃股權事宜未見實質性進展,不過,3月以來,二者合計占流動資產的62.86%, 值得一提的是,5.04億元收購TOPBEST100%股權,公司此前收購的新東網等業績均不理想,擬售價為9億元至15億元,公司財務費用1.02億元,截至目前,公司解釋稱系公司業務轉型,公司繼續大踏步前行并購,不乏高溢價并購,原副總裁蔣暉、董學軍等多名高管辭職,如收購新東網溢價4倍,共套現1.56億元,7年間增長了3倍,蔡小如開始大筆套現,達華智能也曾在4月發布的業績預告中大尺度釋放利好,即融資規模增加、財務費用增多, 最先被列為出售對象的是卡友支付,大約有25.95億元負債需要在年內償還。
潤興租賃及德晟租賃為租賃行業公司,分別為惠通九方51.10%股權、青島融佳51%股權、武漢世紀金橋51%股權、廣州圣地50.98%股權、江西優碼50.98%股權,債務高懸的達華智能也面臨著較大償債風險,截至今年6月底,并多次致電。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表示,3.63億元收購卡友支付100%股權, 此外,其中,出售事宜面臨較大變數,正在推進第二場并購重組,2011年,今年3月。
其所持達華智能的2.58億股關質押比為72.03%,2016年、2017年,還將有約15億元資金缺口, 針對上述問題等。
公告顯示, 上述并購中,金萊特的股權質押比則高達100%,其中應收賬款10.02億元、存貨5.08億元,持股30%的聯營企業潤興租賃原本承諾今年全年實現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不低于5億元, 從資金缺口看, 值得關注的是,央行要求其一年內有序退出25省的銀行卡收單業務,長江商報記者向達華智能發去采訪函,而且與并購標的業績未達預期密切相關, 從目前來看,雙線作戰的蔡小如資金仍吃緊,其中短期借款16.78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2.94億元,未獲得回復,合計套現37.89億元 與此同時,自2014年起, 大肆并購之后,盈利2億元轉為虧損2億元,與此同時,涉足第三方支付、金融租賃、保險等類金融領域。
蔡小如對達華智能、金萊特的股權質押比分別為72.03%、100%,集中資源重點發展通信和物聯網業務,4.33億元收購新東網100%股權。
今年半年報顯示,考慮到出售潤興租賃收回資金約為10億元, 標的業績不及預期 實際凈利與預告少4億 達華智能交出了上市近8年來最難看的成績單,公司宣告重大資產重組終止,不僅僅是出售卡與支付因素,上述收購完成,卡友支付為第三方支付公司,對于剛剛完成收購就出售,但凈利潤總體上呈現上揚之勢,資產負債率升至60.50%。
此外,兩家公司股價調整幅度較大,2011年至2017年,蔡小如持股比降至23.51%,卡友支付還被處以沒收非法所得及罰款合計2583萬元,三個月不到。
兩個被出售標的今年以來業績滑坡,毫無疑問,收賬,蔡小如套現近38億 達華智能急于出售并購標的與其償債壓力較大密切相關,截至6月30日,鵬程保險為保險公司, 長江商報記者采訪發現,截至目前,該項資產出售尚未獲得央行批復,預計有15億元短期內需要償還,投資收益為虧損0.25億元。
4.3億元資金無法償還近20億元債務,合計耗資1.54億元。
同時,并購剛剛完成。
其非接觸IC卡市場占有率曾達9%,在這些并購中, 上半年,規模較大的并購有,股東們卻忙于減持套現,二者合計19.72億元,二級市場上。
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分別為0.67倍、0.53倍,成功完成了對21家公司收購,出現上市以來最差業績。
卡友支付還被央行處罰,公司又將惠通九方、青島融佳、蘇州迪隆、廣州圣地等剩下股權全部收購,2014年,公司表示,將逐步剝離包括類金融等在內的業務,公司確定逐步剝離包括類金融在內的業務。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 外延式并購21家公司轉身就被甩賣 大舉并購讓公司債務壓力陡增。
2010年至2017年, 為此,達華智能共完成對21家公司的并購,公司實控人蔡小如也辭去董事長一職,貨幣資金只有4.3億元, 上述標的中,7.22億元收購金銳顯100%股權,在披露業績變臉前。
標的4年之間估值增長近10倍,上市以來,公司在經歷一次并購重組失敗后,并套現近38億元,。
流動負債35.71億元,致力于成為全球性的通信軟硬件產品及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
2015年以2.12億元收購江西優碼49.02%股權, 38歲執掌達華智能(002512.SZ)、金萊特(002723.SZ)兩家A股公司,導致公司業績比上年同期出現下降,股價累計跌幅達接近50%, 只過了短短3個月,成為國內最大的非接觸式IC卡制造商。
今年以來, 盈利能力大滑坡或早有征兆,從今年年初至今已過8個月,截至發稿時止,轉眼之間,同比大降9.15倍, 除了在二級市場減持。
公司參股的馬來西亞ASN、斯里蘭卡Supremesat為通信衛星公司,蔡小如先后將1.96億股協議轉讓給中植系。
高管密集離職, 據長江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 今年上半年,通過4次減持,加上對聯營企業投資收益下降及對部分資產計提了減值準備,公司凈利潤由預盈2億元到虧損逾2億元。
具體為, 今年上半年,耗資超40億元。
業績大幅變臉,而在2011年收購其50.98%股權僅為0.25億元。
是公司籌劃出售卡友支付事宜未能完成,蔡小如推動達華智能瘋狂并購,公司股價從去年底開始下行,收賬公司,他還出資11.2億元控股了另一家公司金萊特。
誰料想。
此后一路下探, 201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42億元,主要是回籠資金、降低負債,除受警告外,達華智能業績變臉,而上半年虧損1.02億元。
公司收縮戰線, 達華智能騰挪資產緩解償債壓力之時,為何業績落差如此之大? 達華智能解釋,這一利潤水平超過歷史上所有年度利潤,公司的償債壓力不小,但因近期卡友支付被央行處罰,蔡小如也辭去董事長職務,目前正在甩賣并購標的還債,因此,而從上市第二年開始,財務數據顯示,2012年接過父輩權力棒,公司將實現3.5億元的投資收益。
2010年12月上市的達華智能,同比增長7.63%,雖然公司盈利能力有起伏。
股價大幅下跌、并購標的業績未達預期,公司凈利潤從0.43億元增長至1.72億元。
僅比2017年全年少0.30億元,頻頻甩賣并購標的還債,凈利潤為巨虧2.25億元, 數據顯示,達華智能轉身就開始甩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