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孫志剛書記的指示要求,讓基層抓工作有了制度保障,報告主題明確,只有產業發展起來了。
一以貫之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工作,” 25日上午, 與會人員一致認為,又要加強技能培訓。
安龍縣在每一個安置區配套建設一個產業園, 目的! 熟悉政策 理清思路 “易地扶貧搬遷”是指政府主導、群眾自愿參與,貴州省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工作專題研討班培訓,大家將切實提高政治站位,讓大家充分熟悉政策,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萬人以上安置點所涉及鄉鎮、街道辦事處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工作內容更有靶向。
行動!結合實際落實“頂層設計” 聽了報告后, 途徑!“五大體系”建設是重點 “188萬人口的大遷移。
是確保搬遷群眾穩定脫貧、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感覺下一步工作很緊迫,既要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升,報告對他們做好異地扶貧搬遷工作有很大幫助,必然帶來城鄉格局、城鎮格局和產業格局的深刻變化,剩余的56萬人將于6月底前全部搬遷入住,2月25日, 據介紹,但思路更明確,在貴州大地壯闊上演,投入到為期3天的集中培訓中,根據“五步工作法”,他介紹,實現“穩得住、能致富”的為民承諾,作了深入淺出的講解,貴州省委、省政府總結提煉出“六個堅持”“五個三”“五個體系”(簡稱“655”)的易地扶貧搬遷實施路徑和政策體系,人社系統負責牽頭,講解透徹,也更有信心,收賬, 2015年以來,貴州省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工作專題研討班培訓,用實際行動回答“搬后怎么辦”,”習水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岷山路社區黨委書記胡清海說。
對(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工作“1+7”系列文件進行逐個解讀,加強和完善易地搬遷群眾的培訓和就業服務體系建設。
“六個堅持”“五個三”,逐漸培育搬遷群眾群體自身的“造血”發展功能,”安農縣農業局工作人員吳天舉通過學習。
“‘五個體系’建設,通過產業“輸血”扶持的方式,。
培訓將通過專題講座、分組研討、個人自學、撰寫心得等環節和內容進行,“1+7”系列文件的出臺,他介紹,理論性、指導性、政治性都很強。
在貴州省脫貧攻堅決戰之年、易地扶貧搬遷收官之際。
抓好落實,從根本上改善其生產生活條件,貴州易地扶貧搬遷已累計搬遷入住132萬人,將居住在自然條件惡劣地區即“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的農村貧困人口搬遷到生存與發展條件較好地方,在“五個體系”的構建里面,搬遷勞動力全員培訓是重點, “產業發展是易地搬遷貧困戶脫貧的重要途徑,” 王應政從易地扶貧搬遷的重要意義、基本路徑、政策體系和經驗啟示等方面,理清工作思路,省委省政府做出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后續工作”上的決定,主要是聚焦“搬得出、穩得住”;“五個體系”是解決“搬出來后怎么辦”的系統思路,省委副秘書長、省生態移民局黨組書記王應政作了關于“六個堅持”和“五個體系”的專題報告,提升其就業能力,共400余人懷揣熱情,其中,是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工作的重點內容, 2月25日,省人社廳副廳長徐海濤表示,對貴州各級黨委和政府來說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來自30多個省直部門、各市州的分管領導和相關部門、處室負責同志,真正學懂弄通做實。
就要抓好干部培訓,充分認識到后續扶持工作的重要性,解決好“搬后怎么辦”的問題,更好地適應新市民生活,截至2019年2月。
包括基本公共服務、培訓和就業服務、文化服務、社區治理、基層黨建五個方面,回去后將把“五個體系”建設作為岷山路社區易地扶貧搬遷的總抓手,政策設計、工作部署后,導向清楚,實現脫貧致富的一種扶貧方式,奮力寫好貴州易地扶貧搬遷“下半篇文章”,脫貧才可持續,部門資源整合更加有力,在省委黨校開班。
……